(2024·广东佛山·二模)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脱氧核糖核酸(DNA)是生物细胞携带的一类大分子,沉积物 DNA 被广泛用于气候变化、农牧活动及人地关系演变等研究。表土 DNA 浓度与土壤有机质含量有一定相关性,且更易被黏土吸附;气候、植被、土地利用方式等影响着表土 DNA 浓度。地处青海湖盆地的布哈河流域,海拔高达 3000m 以上,各河段土地利用方式差异较大:畜牧主要集中在中游,下游以农耕和畜牧交互利用的方式为主。下图示意 2021 年布哈河干流表土的颗粒组成及 DNA 浓度。
(1)概括布哈河干流表土颗粒分布及变化的主要特征。
(2)与上游相比,中游表土 DNA 浓度高,从整体性角度分析其原因。
(3)指出下游农耕活动对表土 DNA 浓度的影响,并说明理由。
【答案】(1)表土颗粒粒径整体偏粗;以粉砂和砂为主;从上游到下游先变细后变粗;上游、下游以砂为主,中游以粉砂为主。
(2)中游海拔较上游低,气候相对温和湿润,植被覆盖率较高;中游畜牧动物更多,表土DNA 来源广;中游黏土比重较高,土壤质地较细,能够吸附表土 DNA。
(3)影响:农耕活动减少了表土 DNA;原因:农作物生长消耗土壤肥力;翻耕等增加了土壤孔隙,使表土 DNA 进一步降解和淋溶。
【分析】本题以布哈河干流表土颗粒分布及变化为材料,设置 3 道小题,涉及地理环境整体性、土壤等相关知识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体现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的学科素养。
【详解】(1)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颗粒物粒径砂>粉砂>黏土。读图可知,布哈河干流表土颗粒粒径整体偏粗,以粉砂和砂为主,黏土的含量较少;上游砂的比重最大,中游粉砂的比重较大,而下游又以砂为主,因此从上游到下游表土颗粒先变细后变粗,上游、下游以砂为主,中游以粉砂为主。
因为专注所以专业
优质内容值得传播
推荐转发评论留言
欢迎标注来源转载
(2)结合材料可知,气候、植被、土地利用方式等影响着表土 DNA 浓度。DNA 是生物细胞携带的一类大分子,中游海拔较上游低,气候相对温和湿润,植被覆盖率较高,植物的枯枝落叶中携带了大量的 DNA;畜牧主要集中在中游,中游畜牧动物更多,表土 DNA 来源广;DNA 浓度与土壤有机质含量有一定相关性,且更易被黏土吸附。与上游相比,中游黏土比重较上游高,土壤质地较细,能够吸附表土 DNA。
(3)农耕活动中种的农作物生长需要消耗土壤肥力,会吸收掉部分土壤中的 DNA;农耕活动会将土层进行翻耕,这些活动增加了土壤孔隙,土壤的透气性和透水性增加,使表土 DNA 进一步降解和淋溶。
前段时间,在深圳地理教研员冉杰老师的直播讲座中了解了广东卷在高考阅卷中的评分细则,觉得很值得我们深思和未雨绸缪。东部、东南部地区一般在教育理念和评价体系上都比较先进,他们的很多制度和方法最终都会被中部和西部省区学习。而且这种评分机制可最大程度避免了一些因横向设问,答案要点太多,考生分数偏高,无法进行选材区分这种问题。
下面我根据当时讲座内容对评分细则,进行梳理:
17.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18分)谭老师地理工作室综合整理
辽宁省大连市的松木岛化工园区距主城区约60 km,占地面积约35 km2。2005年,该园区开始承接大连市的化工企业转移,2016年被纳入国家级新区——大连金普新区。该园区大部分职工通勤于工作地和主城区之间,呈现职住分离现象。紧邻松木岛化工区的S村,目前户籍人口约3800人,常住人口约2300人,村民的主要收入来源于种植业、渔业、废弃物循环利用产业及外出务工。下图示意松木岛化工园区及S村地理位置。
(1)简述松木岛化工园区承接大连市的化工企业转移的有利区位条件。(6分)
政策激励,(1分)用地充足、地价相对便宜(1分);靠近高速公路和铁路,陆运方便(1分),临近海湾,海运便利(1分);距主城区较远,环境容量大(1分),对主城区污染小(1分)。
(2)结合S村村民主要收入来源,提出该园区帮扶该村经济发展的有效措施。(6分)
组织园区企业向S村采购农、渔产品,促进该村种植业、渔业的发展(2分);将园区的废弃物资源回收业务承包给村集体,提升村集体废弃物资源循环利用产业规模和盈利能力;(2分)吸引S村外出务工人员回流到园区工作,并为其提供技能培训。(2分)(措施中要体现出具体的帮扶政策,是主动行为,如单纯“吸引”不能作为采分点)
(3)为解决职工的职住分离问题,该园区拟在S村的甲、乙两地建设职工生活区。分析这两地居住环境的优劣。(6分)
甲地:优:靠近园区和交通枢纽,出行较方便;方便利用园区的相关设施。劣:污染(工业废气、交通噪声、汽车尾气等)相对较大,环境质量相对较差。(每点各1分,共3分)
乙地:优:靠近海边,环境质量相对较好;可利用滨海资源丰富休闲游憩生活。 劣:离交通干线、园区较远,通勤及出行相对不便。(每点各1分,共3分)
(从甲乙两地的角度分别列举优劣。不能概括地比较。体现审题的精准)
18.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针对干旱区煤矿采空区治理和水资源短缺等问题,我国学者提出利用采空区建设地下水库的建议。M煤矿矿区位于晋陕蒙交界地带,属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地下水资源丰富。该煤矿经过多年开采,已形成采空区。调查发现,该采空区水体中含有来自地表的污染物。下图示意M煤矿采空区及地层剖面。
(1)简述M煤矿矿区地表污染物进入采空区水体的自然地理过程。(6分)
地表污染物随降水和地表径流向地表沉降区(塌陷区)汇聚,(2分)
污染物随水流沿着裂隙下渗,(2分)
下渗的污染物进入地下水,继续下渗进入采空区水体。(2分)
(2)分析在M煤矿采空区建设地下水库的意义。(6分)
建设地下水库有利于增加当地水资源储备,为生态、工农业生产及生活用水等提供保障;(2分)
有利于调节当地水资源季节分配,缓解水资源紧缺状况;(2分)
有利于减缓地表沉降(塌陷)。(2分)
19.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22分)
当气温下降,湿度增大时硫酸钠易发生水合反应形成芒硝(Na2S04·10H20)其体积会强烈膨胀;在气温上升、湿度减小时,芒硝又可脱水形成无水硫酸钠(Na2S04)。上述可逆反应过程可表示为:
Na2S04+10H20 Na2S04·10H20
四川省仁寿县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调查发现,在该县牛角寨山区紫红色砂岩表面及现存唐代石刻雕像表层的裂隙中,存在含有硫酸钠成分的硫酸盐物质。图 11 示意牛角寨山区及附近区域地质剖面和石刻雕像位置;图 12 反映 2021 年 8 月牛角寨山区气温和相对湿度的日变化。
(1)分析图 11 中甲、乙两区域地质构造和地层年代特征,并据此判断哪个区域遭受的地表剥蚀作用更强烈。(8分)
甲区域为构造沉降区,易接受沉积;主要为白垩纪和第四纪地层,年代较新;
乙区域为构造抬升区,背斜顶部,易受剥蚀;仅有侏罗纪地层,缺失侏罗纪之后的地层,年代较老。
乙区域遭受的地表剥蚀作用更强烈。 (时间久,有点忘了)
(2)根据硫酸钠的可逆反应过程,简述牛角山区砂岩表面的硫酸钠在图 12 所示三个时段中,分别可能发生的变化过程。(8分)
时段Ⅰ:气温持续下降,相对湿度持续增大,利于芒硝生成。(2分)
时段Ⅱ:前期(约6:00-11:00),气温持续上升(至最高),相对湿度持续减小(至最低),利于芒硝脱水生成无水硫酸钠;(2分)
后期(约11:00-17:00),气温持续下降,相对湿度持续增大,利于芒硝生成。(2分)
时段Ⅲ:气温持续下降,相对湿度持续增大,利于芒硝生成。(2分)
(3)结合当地气候特征,分析裂隙中硫酸钠的存在对该地石刻雕像表层岩体完整性的影响。(6分)
该区域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气温和湿度变化较为明显;(2分)
硫酸钠易发生水合或脱水反应,体积胀、缩反复交替发生;(2分)
长期作用下,导致裂隙不断扩大,对石刻雕像表层岩体产生风化作用,破坏完整性。 (2分)
大家可以看出,广东卷的评分细则并没有完全按照1点2分,有些要点较多题型按照了1分1点,这样,区分度增大。同时有些题评分较为严苛,考查了学生审题的精确。这些是我们在以后备考中,需要着重练习和注重的地方。
15G备考资源,随问随答,专题设计,优质课件,请扫码加入知识星球
注:本文由谭老师地理工作室综合自我们都爱地理、中学地理研究、中学地理课、匠心地理、轻轻松松学地理、高考地理、讲地又讲理、老丁侃地理、星球地理、如此这般学地理等各地理公众号或文中水印等,在此一并致谢!若引用不当可以随时文末留言联系注明来源或删除,点击阅读原文,获取更多内容。
顺手点击文末四符
分享收藏在看点赞
这是我们坚持不断
持续不停更新动力